大水量氣浮處理設備的操作要領
點擊次數(shù):41 更新時間:2025-03-25
大水量氣浮處理設備通過微氣泡的附著,使水中的懸浮物、油脂、膠體等污染物的密度變小,從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,再通過刮渣裝置將浮渣去除,實現(xiàn)清水與污染物的分離;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、有機物、部分重金屬離子等,降低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等指標,減輕后續(xù)處理工藝的負荷,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和水質;排出的浮渣含水量相對較低,相較于沉淀池排出的污泥,更易于處理和處置,減少了污泥處理的成本和工作量。
大水量氣浮處理設備的測定步驟:
-確保氣浮處理設備及其相關部件(如溶氣罐、釋放器、空壓機等)安裝正確,連接緊密,無泄漏。
-檢查電源、水源、氣源等外部條件是否滿足設備運行要求。
-將清水注入氣浮池,檢查池各部分有無滲漏情況。
-對溶氣水泵灌水排氣,待啟動后逐漸打開出口水管閥門,直至全部開足。
-待溶氣罐內水位上升,壓力達到水泵所能提供的值時,突然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,以高壓水沖洗溶氣管,如此反復幾次。
-接著啟動空壓機,待溶氣罐內氣壓達490kPa時,同樣突然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,以急速的氣流再次沖洗溶氣管道,并重復幾次。仍以高壓水沖洗幾次,直至溶氣管道沖靜,然后關閉溶氣水泵和空壓機。
-重新開啟溶氣水泵和空壓機,待空壓機的壓力超過水泵的壓力時,稍稍打開閘閥,使氣水同時進入溶氣罐溶氣,注意不能將氣閥開的過大,以免空壓機壓力急劇下降而產生水倒灌的現(xiàn)象。
-當觀察到溶氣罐水位指示管有一米左右水深時,應全部打開溶氣罐出水閥門,并在接觸室觀察溶氣水的釋氣情況及效果。
-用閘閥調控空壓機的供氣量,直至溶氣罐的水位基本穩(wěn)定在0.6-1.0米范圍內(既不淹沒填料,也不能過低),少量的水位升降可用微啟溶氣罐放氣閥予以調整。將出水閥打開,防止出水閥門處截留氣泡提前釋出。
-待溶氣與釋氣系統(tǒng)正常后,開啟進水閥門,同時投入稍過量的混凝劑。
-控制進水閥門,以限制進水量在設計水量范圍之內。
-控制氣浮池出水閥門,將氣浮池水位穩(wěn)定在集渣槽口,待水位穩(wěn)定后,用流量計、水表等設備測量處理水量,并用進出水閥門進行調節(jié),直至達到設計流量為止。
-在運轉初期要不斷檢驗主要水質指標。不合格的出水應通過超越管道直接排入下水系統(tǒng),或回至集水池。合格后,才進入后續(xù)處理構筑物。如處理水質過好,可逐漸減少藥劑投加量,直到正常。